最近,由于房地产市场低迷,不少商品房在销售时大打“精装修”牌来吸引购房者,号称“精心装修,即买即住”。谁知,这种“精装修”房子也是房地产开发商坑害购房者的手段之一。
日前,在我市的一处号称“精装修”房子的售楼处,一位女业主对自己所购楼房的装修质量不满意,与开发商在收房验房程序上发生了争执。据了解,我市购房者和开发商因“精装修”而发生争执,远远不止这一处。
瓷砖大面积裂缝,虽经过后期处理,但裂纹仍清晰可见;房间装修味很重,待一会儿就有头昏脑胀的感觉;卫生间的水龙头开关一碰就掉,下水道不顺畅……这就是那位女业主与开发商争执的问题所在。
女业主气愤地说,当初开发商承诺按照1.2万元1平方米的标准装修楼房,到头来却装修成眼前的结果,之前对开发商的信任荡然无存。某家装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装修人员称,目前家装背后的利润空间弹性很大,由于市场话语权大多握在开发商或家装公司手中,开发商或家装公司便以“精装修”为幌子,在装修用材及施工程序上做手脚,以此来获取暴利。
“精装修房子,一般来说,都会在装修上狠狠赚业主一笔,很少有能达到样板间标准的。”某律师事务所的徐律师一针见血地指出。近年来,他处理过无数起涉及商品房“精装修”质量的纠纷。
何为“精装修”?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童悦仲说,“精装修”一词不是很规范的语言。“精”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一是做成成品房;二是区别于简约装修。但是“简装”与“精装”之间也没有严格的界限。
搭着房子一起卖装修,是随着房地产市场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种商业现象。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号称旗下的商品房是“精装修”,但购房者单从词语概念上很难判定装修“精”到什么程度。
目前,房地产市场上的开发商和家装公司对于“精装修”的理解各不相同,价格也悬殊较大,绝大多数的房地产开发商和家装公司均宣称自己的装修为“精装修”。
某家装公司的设计师称,公司目前主推的家装模式是全新概念的菜单式“精装修”,从高到低分为 A、 B、 C、 D四个不同装修等级,各等级所用的主材不一样,赠送的项目以及升级服务不同,价格也不同。以装修面积为90平方米的房子为例,选择D等级大约要花8万块钱,而A等级则至少要花12万元。
有关专家表示,购房者购买“精装修”的商品房,有时会出现实际装修与合同标明不一致的情况,但更多的消费纠纷集中在业主不满意装修质量方面。比如开发商交钥匙后,发现地砖贴得不平、房屋出现明显漏水等。
有关专家指出,在家居装修领域,国家没有强制性的标准。家居装修出现质量问题的一大原因在于,各家装公司装修的方法不一样。比如,一些装修小承包队易诱发质量问题;有些装修施工层层转包,形成监管空白,埋下了质量隐患。特别是在签订购房合同时,往往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开发商抛过来厚厚一摞合同,告诉购房者在哪一页签字。而面对数份合同,购房者往往在来不及或者没看清具体内容的情况下就签了字。
专家认为,假如说购房者与开发商在装修质量上产生了纠纷,而购房合同或协议中又没有标明纠纷的处理依据,根据法律规定,购房者需要举证实际损失,拿出证据。这就需要购房者花钱请相关评估公司评估装修的成本以及购房者的损失,然后请律师与开发商对簿公堂。最后打赢官司,争取的赔偿款可能“入不敷出”,还不够请评估公司及律师所花的费用。因此,权衡再三,很多购房者放弃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甘愿”“吃哑巴亏”。
某律师事务所的徐律师指出,购房者“吃哑巴亏”的根本原因在于,之前与开发商签订的购房合同或协议,并没有明确规定“精装修”的具体标准,导致收房时发现装修存在质量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很大。因此,徐律师建议,购房者选购“精装修”的商品房,在收房时可以找一个验房机构,请验房师帮助验房。
如果在验房过程中认为有严重瑕疵,可以拒绝收房,但前提是必须有合同或协议的相关约定。“精装修”的具体标准,需要购房者在购房时,与开发商协商并写入购房合同或协议中。